2.1 FMEA法在注射用水系统中的应用
2.1.1 注射用水系统风险的识别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注射用水系统的每一环节来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偏离正常的状态,按照要求,用树状图分析了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并设计表格,对每一项分析进行编号。
图2.1 树状图分析示意图
图2.2 树状图分析潜在失效模式
表2.1 潜在失效模式分析表(注射用水系统)
注射用水是指符合中国药典中注射用水项下符合规定要求的水。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故又称重蒸馏水。为了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且同时控制细菌内毒素的水平,在系统中频繁采用消毒灭菌措施,使用循环管路称为其独有的特点。冻干粉针工艺中使用的注射用水作为大部分的溶剂,其设计、工艺参数、送水分配、灭菌等环节的偏差都会大大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具体风险分析如下:
图2.3 鱼骨图分析潜在失效模式(注射用水系统)
2.1.2 注射用水系统风险的分析、评估、控制与再控制
使用树状图及鱼骨图对冻干粉针工艺中使用的注射用水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后,在原有控制措施下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优先系数大,风险等级高的失效模式,根据接受标准的要求,对其进行改进措施的控制,并再次评估,获得最优最全面的控制措施。
表2.2 注射用水系统潜在失效模式、后果分析表(PFMEA)
表2.3 注射用水系统潜在失效模式风险控制后再评估(PFMEA)
2.1.3 FMEA法管理
FMEA法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这种模式使我们从注射用水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测,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可检测性三个角度对各个环节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评估,从而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改进措施。
本次活动在原有措施控制下,对注射用水制备系统中可能导致产品污染的风险点进行了识别、分析,并进行风险排序,同时针对中高风险的风险点制定了控制措施的建议。通过FMEA法进行风险再评估后,验证结果显示,风险再控制实施的措施是可行的,风险指数均降为可接受水平。风险影响没有互相关联,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从而降低风险,提高了注射用水系统的质量风险控制能力,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FMEA法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2.1 空调系统风险的识别
空调净化系统工程采用全空气风道式中央空调系统,按照使用功能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特异要求,划分相应的空调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可保证洁净区温度18—26℃、湿度3旺70%;空调设置进风段、初效过滤段、加热段、回风段、表冷段、加热、加湿段、进风机段、中效过滤段、出风段。
空气狰化过程为:新风一初效过滤---力H热器一回风混合一表冷器一蒸汽加热---JJH湿一风机一均流一中效过滤一送风一高效过滤一室内。
为保证空调净化系统的有效运行,确认其能够满足生产和质量的要求,特针对空调净化系统安装、运行、性能情况,要开展对空调净化系统的质量风险评估,找出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确保空调净化系统持续稳定地向洁净区输送洁净空气,达到预期目的。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根据空调净化系统的每一环节来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偏离正常的状态,按照要求,用树状图分析了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并设计表格,对每一项分析进行编号。
图2.7 冻干粉针剂工艺
2.3 用鱼骨图法进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冻干粉针剂属于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必须对可能污染药品的尘埃粒子、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等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的污染风险,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注册批准规定和质量标准的规定。
按照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采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FMEA),列出冻干粉针剂车间风险点及风险对产品的影响,找出原因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相应的验证活动,使质量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冻干粉针剂属于非最终灭菌产品,每一个工艺环节的无菌条件对产品的影响极大,无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携带的微粒和微生物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风险。因此,进行人员的无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人流、物流进入车间时都存在直接或间接污染药品质量的风险。
冻干粉针的工艺流程要求严格无菌,作为非最终无菌产品,工艺复杂,控制点多。原辅料经过称量、配料,进行除菌过滤,灌装、冻干、轧盖、灯检、包装得到成品。冻干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有全自动配液系统、洗瓶机、隧道式灭菌干燥机、抗生素瓶罐装加塞机,胶塞清洗机,冷冻干燥机等。
图2.8 鱼骨图分析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中的风险识别1
图2.9 鱼骨图分析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中的风险识别2
2.4 用FMEA法进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2.4.1 人流与物流的风险评估
人流、物流进入车间都存在污染的风险,风险分析如下:
表2.7人流与物流的风险评估
表2.8 清洗西林瓶时的风险评估
2.4.2 清洁系统及容器具清洁灭菌时的风险评估
清洁系统及容器具清洁灭菌方面存在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表2.9 清洁系统及容器具清洁灭菌时的风险评估
2.5 用FMEA法进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冻干粉针剂作为非最终灭菌制剂,在工艺流程过程中,人流与物流、物料容器等清洁灭菌程度、人员的操作等不合格均会影响药品质量。想要保障产品不受外来细菌、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威胁,就要在根本措施上预防并解决。风险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工艺、设备参数控制等全面的风险控制方法得控制。
2.6 用FMEA法进行风险控制执行后的风险再评估
表2.19 人流与物流的风险再评估
表2.22 罐簇、冻干、轧盖时的风险再评估
2.7 小结
物料的采购、存储,设备的校验、清洁,药品的储存、运输等一系列环节是药品生产质量在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对每一个环节实施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的步骤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所说的药品的生产,主要指药品的生产和制造活动,质量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分析了每个因素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危害,对于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点实施评估、控制、通报和回顾等的活动。
本次活动在原有的控制措施下,对人物流、配制、洗瓶、胶塞清洗、灌装、冻干、灯检、包装等环节存在可能导致产品污染的风险点进行了识别、分析,同时针对中高风险的风险点制定了控制措施的建议。通过FMEA法进行风险再评估后,验证结果显示,风险再控制实施的措施是可行的,风险指数均降为可接受水平。风险影响没有互相关联,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通过风险控制活动,提高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冻干粉针工艺过程中在原有控制措施下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更为完善的控制措施,从而在发生风险前做好预防措施及预防检查,避免产品不合格,发生药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