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关键活动的关键切入点

【导读】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以下简称FMEA。FMEA开始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开发活动之前,并指导贯穿于整个产品周期。用一句话概括,FMEA是一组系统化的活动。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以下简称FMEA。FMEA开始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开发活动之前,并指导贯穿于整个产品周期。用一句话概括,FMEA是一组系统化的活动。

    何为“系统化的活动”?FEMA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和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件,对构成过程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的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有一定的逻辑步骤和规则,因此称之为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何为“一组活动”?除了表头的项目基本信息外,FMEA开发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我们看到的FMEA表格正文内容中,每一列的内容(项目/功能、要求、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后果、严重度、级别、潜在失效起因/机制、现行设计控制预防/控制、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都可以理解成是一项活动,每项活动均需要特定的团队小组,应用相关的质量工具来开展。因此称之为一组活动,而不单单是一个活动。
(图1FMEA开发步骤)

    在这一组系统化的活动中,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六个关键活动及其关键切入点。
    关键活动1:确定小组成员
    FMEA小组组长应该在具有相关经验和必要授权情况下进行选择小组成员。除了设计和过程工程师,在FMEA的不同活动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合适的、能够提供信息或资源的小组成员。

    关键活动2:“项目/功能”分析
    项目,可填写分析的子系统下的子模块,子部件;(如分析机械部件,此处可填写XX上盖、XX底座、LCD等)。功能,通俗地说,就是设计这个系统/子系统/零部件做什么?用尽可能简明的文字来说明被分析项目满足设计意图的功能;如果该项目有多重功能,且有不同的失效模式,应把所有的功能单独列出;建议使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来描述功能。

    关键活动3:“要求”分析
    要求,是对前面“项目/功能”的详细描述。需要:①给出完成功能的重要的环境条件,如大气温湿度、灰尘、腐蚀介质等;②给出设计要求的寿命;③满足最终顾客的要求;④满足直接顾客和中间顾客的要求;⑤满足可制造和装配性的要求;⑥是否产生顾客非期望的功能;⑦产品对维修性、服务和后勤保障性的要求;⑧产品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
    以上,所有的需求描述,都必须满足可测量性的要求。切记,任何不可测量的功能都是不会失效的。

    关键活动4:“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潜在失效模式,是指部件、子系统或系统有可能会未达到或不能实现项目/功能栏中所描述的预期功能的情况(如预期功能失效)。对于特定的项目及其功能,需要列出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前提是这种失效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只可能出现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如热、冷、干燥、粉尘等)和特定的使用条件下(如超过平均里程、不平路面等)的潜在失效模式也应予以考虑。

    潜在失效模式应以规范化或技术术语来描述,不必与顾客察觉的现象相同。可按照以下方向进行失效模式的描述:①无功能:想象功能完全失效的情况;②部分功能:只能实现部分功能,但并不是所有功能都失效;③超功能:对于尺寸而言,过盈即为“超”;④功能降级: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某些功能可能会变差,比如亮度变暗,表面油漆褪色、失去光泽等;⑤间歇性功能:功能时有时无;⑥非预期功能:比如产生了非预期的电磁辐射,高温造成烫伤等。

    关键活动5:“潜在失效后果”分析
    潜在失效后果,定义为顾客感受到的失效模式对功能的影响。这里的“顾客”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最终使用者、总成/部件/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过程、车型设计工程师/小组、装配过程设计工程师/小组等。

    要根据顾客可能发现或经历的情况来描述失效的后果,避免概括性描述,如不能简单描述“零件不合格或客户投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可用头脑风暴法):①零件本身的作业、功能和状态
(包括制造和装配)②总成的作业、功能和状态?③系统的作业、功能和状态?④整车的作业、功能和状态?⑤顾客将看到、感到或经历什么?⑥对安全和政府法规符合性的影响。

    关键活动6:“潜在失效原因/机制”分析
    潜在失效原因/机制,用于揭示设计过程是如何造成失效发生的,描述的方法是这些原因或失效是可纠正或可控的。关于“可纠正”和“可控的”,举个简单的例子:“A去开水房打开水,返程路上把水洒了出来,弄湿了地面。原因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面有水,路滑,导致脚底打滑,一踉跄,水就洒了;②水装的太满了;③走得太快了。”

    以上三个原因,第②和第③个是从自身可纠正的,可控的。而第①个原因,可能是清洁工拖地没拖干或者是其他人不小心洒了水,这是从自身没法控制的。因此不应作为潜在失效原因来分析。

    DFMEA小组应基于二个假定考虑失效原因:假定一:失效模式由设计缺陷造成,零件的制造和装配的工程规范之内。假定二:失效模式由制造或装配的缺陷所引起,但这种制造和装配错误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即设计缺陷可造成组装过程的错误。

同样,PFMEA小组在设计PFMEA时,也应假设零件设计和来料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再简单说明下原因与机制的关系:失效机制是物理的、化学的、热的或其它导致失效模式的过程;失效原因是导致或诱发失效机制的外在条件。




  • 2019-07-29 13:46
  • 我要分享:
声明:文章"FMEA关键活动的关键切入点"为上海御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您所在位置:FMEA系统 > 质量管理系统资讯 > FMEA资讯 >

联系清泰代表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